武威,是一个形容词,也是一座城。
(相关资料图)
提起武威,最先映入脑海的联想,一定是浩瀚无际的广博戈壁与霍去病驱军西进的万丈豪情。
时光荏苒,今日的甘肃武威,博大雄壮的风情未曾更改,而现代都市路网的足迹也逐渐改变着这片千年古地的面貌。
(点击图片看视频)
武威下辖的古浪县,地处河西走廊东端,为古丝绸之路要冲,自古就以“驿路通三辅,峡门控五凉”的重要地理位置闻名。
自汉武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置县,明初以水名“古尔浪洼”(藏语,意为黄羊沟)冠县名沿袭至今。县境内有马家窑、齐家、沙井等多处文化遗址,名胜古迹众多,祁连山脉、中部绿洲、沙漠戈壁等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交相辉映。
悠久的历史与壮丽的景观虽让人神往,但严苛的自然环境对当地发展却极不友善。古浪曾是国家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是甘肃省23个深度贫困县之一。2013年底,有建档立卡贫困村130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4.23万。
随着国家西部开发、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战略举措逐步推进,在天津市蓟州区对口援建的助力下,古浪县就像乘上了呼啸而出的高铁,居民生活和县域经济都以前所未见的速度发展起来。
2020年,古浪全县实现整体脱贫,历史性告别了绝对贫困;2021年,古浪县18项主要经济指标中有12项增速位列武威市前2位;全县地区生产总值72.12亿元,同比增长9.4%;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4.13%;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561元,同比增长4.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121元,同比增长7.4%。
站在古浪黄花滩生态移民区富民新村的村口,看着“曾经荒漠变新村、旌旗招招树成荫”的天津蓟州区援甘干部、古浪县委常委、副县长张学军,凝视的眼神仿佛穿透了时间阻隔,援建工作中一个个记忆犹新的瞬间,与眼前的景观逐渐重叠了起来……
古浪黄花滩生态移民区富民新村鸟瞰
日光温室——戈壁生果蔬
一排排新居整齐敞亮、硬化道路平整通畅、人居环境优美整洁,一派欣欣向荣、安乐祥和的景象。沙丘上覆盖着的葱葱绿色延伸向远方,一望无际。
七八年前,这里还是一片黄沙漫天的荒漠。曾经生活在古浪县南部山区的1.53万户贫困群众,做梦也没想到会离开祖祖辈辈生活的大山深沟,在新开垦的黄花滩生态移民区建起新家园。
一处处沙丘推平了,一条条村间道路打通了,一座座蓄水池建起来了,一座座日光温室和养殖大棚搭起来了……从2011年开始,古浪县黄花滩启动生态移民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包括富民新村在内的12个移民新村和1个绿洲小城镇,奇迹般地崛起在黄花滩上。富民新村的历史也在这时从零开始了。
“群众搬到新村以后,不仅通过道路、供电、供水、上学、就医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生活生产条件得到了根本改变,而且通过产业带动,有了稳定的增收渠道。2021年津甘携手开展‘百村振兴计划’,将富民新村选定为乡村振兴示范村,根据富民新村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累计投入财政援助资金3355万元,帮助富民新村打造了蔬菜种植、沙漠养殖、庭院经济、品牌提升四条致富路,实现了‘一户一业’,让曾经贫困发生率高达83%的脱贫村焕发了新活力。”张学军说,作为津甘两地合作打造的百个乡村振兴示范村之一,依托当地阳光充足、地域广阔等资源禀赋,充分发挥天津优良种业、农业科技优势,帮助在富民新村打造丝路寒旱农业示范基地,助推当地走特色农业、精品农业之路,为乡村振兴提供产业支撑。
天津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帮富民新村建起了1000个设施农业大棚,对富民新村135户540座养殖暖棚进行改造提升。2021年又投资115万元对230座日光温室配套水肥一体化设备进行提升改造,并协调天津市农科院等科研院所组织专家开展技术指导,帮助当地群众发展精细农业产业,优化经营管理,强化技术服务,推广优质品种,不断提高特色农产品附加值。
康君周,就是一位靠日光温室脱贫致富的村民。“以前在山上是‘懒汉种地’,把种子撒进地里,收成多少就交给老天爷了。”往山下搬迁之前,康君周作为村民代表参观还没建成的富民新村时,眼前一片黄沙,听说要种根本没有见过的温室大棚,康君周心里更没底。
在领种了一座日光温室后,康君周开始尝试种西红柿。啥时候浇水,啥时候施肥,有了病虫害咋办,大棚温度控制在多少……在天津援甘干部请来的农业专家帮助下,康君周学会了各项新种植技术,日光温室种出的第一茬西红柿,就收入了1万多元。
在天津援甘古浪工作组的努力下,富民新村突破“思路、出路、产业、模式”四大瓶颈制约,“现在,大棚的蔬菜种植产业,已经带动当地周边群众就业超过1000多人,棚均收入达到1.6万元。”说起村民的致富经历,张学军的面庞上露出了微笑。
富民新村的养殖暖棚
盘活资源——沙漠养牲畜
居民搬出了大山,但生活质量的提升离不开产业发展。圆百姓的致富心愿,还要通过新的机制促进产业多元化、可持续发展。
天津援甘古浪工作组依托蓟州区山地养殖技术经验,结合富民新村地处沙漠、地域广阔、疫病风险低等特点,因地制宜发展沙漠养殖产业。
天津市累计投入帮扶资金952万元,建设占地上百亩的万只羊场,修建养殖暖棚2200余座,目前富民新村牛羊存栏量已近3.32万只。在发展过程中,天津援甘古浪工作组帮助富民新村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由村委会出资入股,乡扶贫公司承接,专业合作社运营。牲畜养殖业已经带动535户贫困户参与经营,为贫困群众年分红86.4万元。
48岁的冯国安一家,搬迁到富民新村后,通过学习种植技术,流转了4座日光温室,每年根据合作社的要求种植辣椒、茄子、西红柿等蔬菜,年收入已能达到四五万元。2019年,听说村里支持移民建设标准化羊圈,冯国安积极报名。如今,冯国安家的羊存栏量已经有220只,“到年底,卖掉一部分育肥羊和羊羔,家里在蔬菜收入之上,又能增收2万元。”冯国安说。
“育肥羊养殖通过有效盘活沙漠荒地资源,已经成为富民新村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走出了一条适宜山区特点、实现农民增收的产业振兴新道路。”张学军介绍说,富民新村将每年分红的60%通过设置公益性岗位方式解决176人就近就地就业,30%用于扩大再生产,还有10%用于设立文明股,奖励产业发展、社会治理、尊老爱幼等方面涌现出的先进个人和文明家庭。
与天津市的超市对接,建立长期稳定的供销关系
重塑价值——农品出古浪
既要产得出,更要卖得好。
天津援甘古浪工作组在帮助富民新村打造种植、畜牧产业的基础上,还瞄准全国市场,帮助引进甘肃东西协作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在富民新村投资500余万元,建设2200余平方米的全自动彩印包装车间,从天津引进先进的印刷设备和高速标准机,集设计和生产于一体,每天生产彩箱5000平方米,普通包装箱20000平方米,每年可为500多吨初级农产品提供产品包装和保护,打通了当地农特产品进入城市销售的最后一公里,为打造当地特色农产品品牌提供了有力支撑。
“依托天津开发的消费帮扶服务平台,引进兴农邦农公司等5家商贸企业,在加工工艺、包装设计、产品赋值等方面持续用力,推动富民新村向销售制成品的转变,加强与天津市商场、超市、电商平台、大型农产品交易市场对接,建立长期稳定的供销关系,将古浪县特色农产品推向天津乃至全国市场。”张学军介绍说。
为了扩大消费帮扶规模,工作组还落实资金100万元,对销售古浪县农特产品的企业、合作社和个人进行奖补,对县上统一组织外出参展的涉农企业进行奖补,通过“以购代帮”方式采购羊肉、枸杞、香瓜、溜达鸡等特色农产品,带动企业、合作社销售古浪农特产品3818.71万元,打造出古浪农特产品的全国知名度。
借鉴蓟州区经验,发展经济林种植
植被造林——生态利千秋
“我们富民新村修了小游园,里面种了许多树木,再过几天花也开了,今后能在小游园乘凉、散步,环境特别美好。”村民马俊文搓了搓手上的泥灰,笑着说。
新村拱门两侧,乔木花草繁盛,碎石步道高低搭配,一座座简约大气的凉亭沿路分布,营造出了景美、人和的美丽游园新风貌。开春时节,为了让新村变得美丽,更是为了保护村庄未来的生存发展环境,富民新村上上下下每一个人都积极地参与到植树造林当中,大力进行乡村绿化。
从零开始在荒漠中站起身形的富民新村,对生态环境的改造和保护,更是格外上心。为了更好地提升新村生态环境,天津援甘古浪工作组发挥蓟州区生态建设优势,复制推广生态治理保护与林木经济融合发展的经验做法,因地制宜帮助富民新村在村集体土地发展沙漠桃、山楂、沙枣等经济林种植,鼓励农户在房前屋后空闲地块发展庭院经济,“到现在为止,蓟州区通过工作组已经捐赠栽植山楂、海棠、金枝槐、红叶李、牡丹和芍药等价值525万元的经济和绿化苗木5.78万株,既改善了村庄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又增加了经济收入。”张学军说,全村1095户3736人脱贫人口就近参与经济林管护,有效解决了当地村集体闲置土地利用、部分群众务工难的问题,走出了一条经济林发展和防沙治沙、土壤改良相结合的致富增收路。助推富民新村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森林乡村”。
在天津援甘古浪工作组的带动下,当下的富民新村道路两侧、空闲土地、房前屋后已经栽种各类绿化苗木20余万株,发动群众种植花卉40亩,建成蓟州帮扶林、沙漠桃、玫瑰园、沙枣林等经济林基地1055亩,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多方共赢。美丽的村容村貌,早已不复当年戈壁荒漠的身影。
汉唐盛世,武则天形容武威的风采“沉潜演贶分三极,广大凝祯总万方;既荐羽旌文化启,还呈干戚武威扬。”
从昔日荒凉的戈壁滩,到如今美丽的村庄,古浪人迈开阔步走在乡村振兴的宽广道路上,让人不负感叹——凝祯万方武威扬。
中国小康网古浪7月17日电
撰文/陈思成
指导单位/天津市委网信办
联合报道/天津市合作交流办
天津市援甘前方指挥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