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最后一公里”惠民之水送万家
——我省加快农村水利惠民工程建设
(资料图片)
内官调蓄水池全景。
建设中的平凉市泾川县刘李河水库。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王煜宇于晓明
时入三月,万物生发。定西市安定区容积104万立方米的内官调蓄水池似一颗绿宝石镶嵌在陇中大地,涌动着勃勃生机。
作为引洮工程停水检修期间安定区后备城乡供水工程,内官调蓄水池自2019年11月开工,经过近三年完成主体工程建设,于2022年9月首次开闸蓄水,蓄水量约40万立方米,成为安定区50余万城乡居民坚实的饮用水后备力量。
内官调蓄水池的建成投用,是全省水利系统圆满完成省委省政府“打通最后一公里”农村水利惠民工程的“拼图一角”。
2022年,全省水利系统躬身实干,抓好“打通最后一公里”农村水利惠民工程建设,办好省政府交办的民生实事之一,全力提升群众涉水幸福感。去年11月底,全省包括调蓄设施、灌区改造和农村供水三类“打通最后一公里”农村水利惠民工程超额提前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建设水库(池)26座,超年度任务多实施1座,其中建成主体13座;新(改)建淤地坝121座,超年度任务实施21座,其中建成完工100座;
——实施22处灌区改造项目,其中建成完工16处;
——实施72处农村供水改造提升工程,超年度任务多实施20处,其中建成完工65处。
一组组数字背后,是全省水利系统对广大农村群众的承诺与担当。
2022年,甘肃把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和农田水利灌溉用水放在突出位置,研究制定印发《2022年为民实事“打通最后一公里”农村水利惠民工程建设工作方案》,并成立工作专班,常听取、常调度、常解决,保障工作顺利有序推进。省水利厅坚持项目驱动,成立包抓督导领导小组,建立分片包抓督导机制,由分管副厅长带队,分4个小组全过程调度,对项目前期、资金筹措、质量管控、建设进展、安全生产、竣工验收等工作实行台账化管理、全过程管控,促进项目落地实施。
跟进项目进度,保证项目质量。省水利厅及时分析研判水利工作进展情况和存在问题,督促要求市县水务部门建立清单管理、会商调度等工作机制,紧盯节点目标,倒排工作计划,加快项目实施。把农村水利惠民工程纳入全省年度水利工作台账同部署、同督导、同推进,同步调度水库(池)、新(改)建淤地坝和农村供水改造提升工程。
项目建设,资金保障是关键。省水利厅组织召开了全省“四抓一打通”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政银企”协商座谈会,邀请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14家银行,南水北调集团等9家企业,与农发行甘肃省分行、甘肃银行等6家银行签订合作协议,持续拓宽水利融资渠道。甘肃用好水利工程奖补办法,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在全省水利建设中激励引导作用,灵活利用专项债券、政策性金融性工具,支持下达省级建设资金,积极利用财政涉农资金整合和乡村振兴资金,加快办理用地预审、环评和林草地占用手续办理,推动为民工程落地见效。全年累计落实资金44.95亿元,完成投资46.06亿元,完工194个项目。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全省各地始终牢守安全底线,扛牢安全主体责任。通过明确工程建设属地管理和工作主体责任,将各市、县政府和省级项目实施单位确定为责任主体,全面负责项目前期、资金筹措、质量管控、建设进展、安全生产、竣工验收等工作,确保按期保质完成各项工程建设任务。去年,全省累计实施项目241个,范围覆盖全省,较年度目标任务199个多实施42个项目,提升了农村水利惠民工程覆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