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陇南市“民事直说”如何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陈多王煜宇
“没想到我们家的困难能这么快得到解决。”陇南市两当县西坡镇店子村村民姚秀良是“民事直说”机制实实在在的受益者。去年夏季,一场暴洪泥石流的突袭,造成姚秀良家房屋院落被掩埋。村党支部收到灾情信息后,立即启动“民事直说”处理机制,安全转移姚秀良一家6口,安排临时居住地,保障生活用品,办理房屋受损理赔和车辆保险理赔。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两当县应对紧急突发事件作出的一系列反应,是陇南市基层服务治理水平提升的一个缩影。
2022年7月,陇南市立足实际,对标省内外先进做法,全面推行基层服务治理机制——“民事直说”。各级干部俯下身沉下心,贴近群众心窝窝,聆听群众忧心事,积极疏通治理基层民生问题难点堵点,以实际行动打通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
找准方法干实事
陇南市各级政府坚持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即积极发挥党建引领的一个作用,明确“向谁说”;充分利用线上说和线下说两种方式,明确“怎么说”;坚持聚焦村里事、邻里事、家里事三类问题,明确“说什么”;分级采取现场“直办”、干部“领办”、村镇“联办”、跟踪“督办”四种办法,明确“如何办”。
同时,陇南市各地按照“说、议、办、督、评、复”六项流程,形成有事大家“说”、民事共同“议”、事定马上“办”、办事全程“督”、好坏大家“评”、结果及时“复”的良好局面,打造了开放式、多纬度、零距离的干群沟通平台、民情民意平台、服务群众平台、政策宣讲平台、化解矛盾平台、履职监督平台,实现民情直通、民意直达、民事直办。
统筹推进出实招
每月10日,康县大堡镇街道村党群活动中心都热闹非凡,这天是村里的“党群活动日”也是“群众说事日”。党员活动室里,党员干部和村民们在融洽的氛围中你一言我一语,话家长里短,议乡村发展。
“民事直说”机制在康县的全面覆盖不仅为干群提供了面对面的议事平台、心贴心的交谈机会,还解锁了基层治理的新密码。
一直以来,陇南市按照“整乡推进、城乡一体、整县提升”的思路,确保“民事直说”机制在所有行政村全覆盖,在更大范围发挥作用。
陇南市各县区紧盯村级说事机制建设,逐村排查民事直说委员会建立及运转、委员配备及作用发挥、议事规则制定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查缺补漏,确保全市所有行政村实现组织全覆盖、工作全覆盖。
不仅如此,陇南还结合城市社区工作特点,依托社区“大党委”和党员“双报到”机制,以社区或居民小区为单元,灵活设立民事直说委员会,健全完善议事规则,搭建互动交流平台,把“民事直说”机制延伸推广到全市122个城乡社区。
在县级层面,各部门形成强大合力。健全完善组织领导、责任落实、统筹调度、督导检查、考核评价等制度机制,分级制定任务清单,确保民事矛盾不上交。
延伸治理见实效
成立“在水一方”党群服务驿站,是文县带动尚德镇上坝村关家山社发展农旅融合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举措。可这样的好事在实施过程中却成了当地党员干部的“烦心事”。
“发展农旅融合产业,打造宜人的观光环境是关键,当地群众参与服务驿站环境治理积极性不高,相关工作很难推行下去。”关家山社社长关平说,正当大家一筹莫展时,“民事直说”机制发挥了作用,当地干群围绕产业发展和治理实际所需,商议出党员带头参与,动员群众报名公益性岗位,严格落实三级网格责任制等对策。如今,关家山社环境靓了,群众钱袋鼓了,发展农旅融合产业的动力更足了。
凭借“民事直说”机制化解问题快捷高效的优势,陇南市将“民事直说”机制与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各项重点工作相融合,不断拓展内容、丰富内涵,将治理成效融合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逐步扩大基层民主范围。陇南市把“民事直说”机制作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载体,建立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下沉服务机制,强化社情民意收集,开展不同形式的微协商,推动人大、政协工作向基层延伸,让大家的事情大家议、大家管、大家办。
——持续提升矛盾纠纷化解能力。各地拓宽社情民意的收集渠道,充分调动基层综治中心、司法所、派出所、“两代表一委员”、志愿者等各类资源力量,加大矛盾纠纷调处力度,确保问题第一时间发现、情况第一时间掌握、矛盾第一时间化解、困难第一时间解决。
——深入推进移风易俗行动。结合群众说事,顺应村情民意,完善村规民约,引导群众自觉抵制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举办群众喜闻乐见、积极向上的村级文体活动,推进邻里和睦、互帮互进,树立文明新风。
——持续赋能乡村振兴。把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集体经济、人居环境整治等重大事项全面纳入说事议事范畴,充分听取群众意见,统一思想共识、汇聚民智民力、激发内生动力,凝聚起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