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原大地庆丰收乡村振兴绘新景


(相关资料图)

编者按:9月23日,农历秋分,我们迎来了第六个中国农民丰收节。陇原大地各类农作物陆续成熟,农民们怀揣着丰收的喜悦耕耘在希望的田野里,收割机踏着大地的音符穿梭在金黄的田野里……让我们一起去田野乡间,感受乡土的气息、农民的喜悦、乡村振兴的律动。

土豆丰收“钱景”好

安定区内官营镇早熟马铃薯进入收获期。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于晓明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于晓明

时下,定西市安定区内官营镇的早熟马铃薯正值收获期,马铃薯收获机在农田里穿梭作业,农民忙碌着分拣、装袋马铃薯,到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合作社今年种植了600多亩马铃薯,现在收获的是早熟品种V7,亩产量保守估计在5000斤左右。”定西市耕田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鲁占林告诉记者,不仅马铃薯产量不错,市场价格还格外好。过去市场收购马铃薯价格每斤在0.8元左右,今年每斤没有低过1元钱。

看着圆墩墩、金灿灿的马铃薯装上货车,鲁占林心里美滋滋的。“按照现在的价格计算,1亩马铃薯毛收入能在6000元左右。”鲁占林边捡拾土豆边高兴地说。

耕田合作社今年首次种植早熟马铃薯品种,鲁占林还聘请了一名区农技中心退休农技推广员,专门帮他管护农田。“V7这个品种好得很,没芽眼,品相好,最重要的是产量高。”鲁占林捧着V7品种的马铃薯说。

“现在都是机器收获、人工分拣。我们把个头大、品相优的洋芋挑选出来装袋。”合作社务工人员姚刚告诉记者,周围农户把土地流转给合作社,土地由合作社统一规划种植,周围农户到合作社上班领工资。农机手李泽强说:“我负责收获马铃薯,挣相应的工资。”

据悉,合作社每年能为农户每亩支付500元土地流转费,农户在合作社务工每天工资在120至200元之间。鲁占林介绍,农忙时节合作社能招纳50个农户务工。

“我们通过‘土地轮作’模式,倒茬种植了300亩小麦,有效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实现一田多收。”安定区内官营镇粮山家庭农场主人梁兴山说。他家900多亩马铃薯即将迎来丰收。

“这片地最早是丘陵,2015年进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平整土地,建成了高标准农田。”安定区内官营镇副镇长马生贵介绍,现在高标准农田里都配套了滴灌设施,合作社种植马铃薯采用水肥一体机,实现了精细化管护。目前,全镇种植马铃薯面积4.9万亩,预计从9月底到11月初陆续上市。

辣椒映红致富路

成县种植户分拣辣椒。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贾鹏飞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洪文泉王思璇通讯员贾鹏飞

秋日,走进陇南成县犀牛江畔的古渡镡河村落,地里一垄垄翠绿的辣椒长势喜人,村民们在田间穿梭采收,火红的辣椒映红了农民的脸庞,映红了群众的好日子。

今年,镡河乡采用“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以订单种植、保底收购发展订单辣椒200余亩,不仅实现了辣椒产业规模化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致富,还为群众提供了家门口就业的机会。

“村里帮我们联系订单,我种植了5亩二荆条品种的辣椒。村里还免费发放了化肥等物资,请了专家上门给我们进行技术指导,今年辣椒长势良好,收入估计超过1万元。”将利村村民刘彦霞说。

将利村是镡河乡土地条件较好的村子,犀牛江沿村而过,土地平整、交通便利,具有发展辣椒产业的独特优势。今年,将利村充分发挥党支部引领作用和合作社带动作用,带领群众发展订单辣椒约100亩,预计实现产值30万元。

“我们将立足地域优势,在扩大订单辣椒种植规模的基础之上,探索更多适宜当地发展的优势产业,不断提升产业标准化、规范化发展水平,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助力乡村振兴。”镡河乡党委书记吴学红介绍。

据悉,成县通过政策扶持、示范带动、技术支持等方式,今年落实订单辣椒面积1.33万亩,订单辣椒产业日趋成熟。全县共培育辣椒种苗3950多万株,种植品种为二荆条和大艳红2个品种,订单辣椒从4月底开始定植,今年定植面积1.5万亩,目前进入采摘、收购环节。

在店村镇、城关镇、陈院镇、抛沙镇等乡镇的田间地头,处处可以看到订单辣椒丰收的场景,一车车优质订单辣椒产品,源源不断运往全国各地,有效增加了群众收入,助推了县域经济发展。

金银花开幸福来

宁县种植示范基地的金银花喜获丰收。宁县农业农村局供图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马国顺通讯员张文华

金秋,宁县连片种植的金银花进入了丰收时节。春荣镇新庄村金银花种植户马忠孝,一边和乡邻们熟练地采摘着花朵,一边乐呵呵地说:“这是我经营得最好的庄稼,是收入最高的‘顶梁柱’。”

马忠孝在自家房前屋后、地坎沟边栽种了1.2亩金银花,已进入盛花期。“去年收入3000多元,今年已经卖了4520元,等到晚秋还能再交花,预计收入超过6000元。”

由于金银花产业初期投入成本低、技术门槛低,老人、妇女都可以参与种植,加之宁县气候温和湿润、昼夜温差大,适合金银花生长,宁县把金银花确定为全县六大产业之一,已建成集中连片金银花种植示范基地29个,示范带6条55.8公里。宁县还在东、南、西、中四个片区,利用公路沿线绿化带,山、川、塬边角地和撂荒地,群众庄前屋后的小块土地和小庭院,见缝插针栽植金银花,建成金银花“风景廊线”204公里,发展庭院经济6820户。

宁县全面挖掘金银花的叶、花、茶、药等价值,建设集育苗、栽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通过招商引进天津瑞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成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副产品生产加工车间,建成收购点42个,建设金银花烘干、饮茶杯等包装生产线;与河北浩年医药、睿达药业、邢台巨友经销公司等构建“基地+车间+企业+用户”加工销售发展共同体,投资9亿元建设陇东仁仁药业项目,生产银翘解毒片、银黄片等十类中成药,已形成了金银花从茎、叶、花、枝条、盆景的全价值利用。

金银花绿化了乡村环境、美化了农户庭院、增加了农民收入,已成为宁县群众增收致富的“幸福花”。全县金银花栽种面积5.7万亩,采花面积达1万多亩,年产优质鲜花300万公斤,产值达3000万元以上。预计到今年底,全县栽植金银花将达10万亩以上,“十四五”末形成10亿级金银花产业链。

早熟苹果挂枝头

静宁县果农采摘苹果。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胡继万

甘肃·甘肃日报记者张燕茹冯宝强

春华秋实,硕果飘香。走进静宁县城川镇现代果业科技创新示范园区,苹果树上挂满了一颗颗个大形正、色泽鲜亮的苹果,一派丰收的景象。园区负责人李健一边指挥务工群众采摘、分拣、装箱,一边接待慕名而来的游客进园游览、采摘苹果。

“现在上市的苹果品种是‘华硕’‘摩里多’,色泽艳、口感好,深受广大客商和消费者的喜爱。随后将要上市的‘早熟富士’‘新红心’苹果长势也不错,今年园区预计总产量在1700吨左右。”李健说,静宁早熟苹果不仅味道好,而且营养丰富。

果园内,游客一边采摘苹果,一边拍照留念。来自华亭的游客靳杰喜说:“听说静宁的早熟苹果熟了,我们一家专程开车过来,既能游山玩水,又能赏果园‘丰’景,品尝新鲜的苹果,全家人都特别开心。”

在城川镇吴庙村,村民吴三强家里新栽植的3亩早熟苹果也迎来了大丰收。“早熟的苹果现在错峰上市,价格好,收入也高。”吴三强一边摘苹果一边说。

据悉,静宁县黄土层深厚,光热资源丰富,气候适宜,是我国优质苹果的最佳种植区之一,盛产个大、色艳、质脆、味美香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的优质苹果。近年来,静宁县发挥地理优势,坚持走早、中、晚熟苹果品种差异化发展之路,引导果农在晚、中熟品种的基础上发展早熟品种,错峰上市,有效提高了经济效益,助力乡村振兴。

今年,静宁县针对葫芦河流域川区霜冻时有发生的情况,因地制宜、科学种植,大量选择栽植培育耐寒、耐旱、耐盐碱、抗重茬的矮化砧木新品种早熟苹果。尤其在城川、威戎、治平、仁大、李店等乡镇,做好果品产业升级,采取市场引导、示范园带动、培训到田间等措施,引导群众加快发展现代果业,助农增收。目前,全县发展早熟苹果8.6万余亩,实现亩收入上万元。

鲜食玉米溢香甜

黄羊河农场机械化收割玉米。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杨培儒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张燕茹通讯员宋燕

一个新鲜的玉米棒,从田间收获到包装出厂,最短需要多长时间?甘肃农垦黄羊河集团食品有限公司工作人员给出答案:4小时。

金秋九月,走进坐落在武威市黄羊镇的甘肃农垦黄羊河集团食品有限公司,清新诱人的玉米香味扑鼻而来。作业区内,工人们紧张有序地进行甜糯玉米脱皮、分级、清洗、高温灭活、水浴灭菌等工作。一个个鲜绿的玉米棒,经过全自动剥皮机后,裸露出嫩黄饱满的玉米粒,再排列整齐被输送带送入下一道工序。

“从田里收获,到生产车间整个工序完成,现在只需要4个小时。”黄羊河集团食品有限公司生产部副经理李彦山介绍,为了最大程度保留玉米的新鲜口感和香味浓度,就要“抢”时间。因此,从基地采收到加工包装,全部实现了机械化作业。

机械化作业保证了玉米的新鲜度,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目前,企业生产车间实行两班倒,每天生产加工约45万棒鲜食甜糯玉米。“每年8月初至9月底,这里最忙碌,集中收获、加工,尽最大可能缩短鲜食甜糯玉米的生产周期,来保证玉米品质和风味,让黄羊河玉米更有市场竞争力。”李彦山说。

品质好,品牌强。从1999年成立至今,企业着力提升鲜食玉米品质,打响黄羊河玉米品牌,推出了真空保鲜甜糯玉米、速冻甜糯玉米、糯玉米糁及杂粮等三个系列产品,黄羊河玉米已走出甘肃,成为北上广等地餐桌上的佳品,还出口到日本、德国、英国等国家。

“这里产的玉米口感好,比较受欢迎。”在黄羊河农场玉米种植基地,几名日本客商对收获的玉米进行审验,他们已经连续几年来这里进行订单种植。

据悉,“黄羊河”牌甜、糯玉米系列产品已通过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及出口食品卫生登记注册认证,现有绿色食品认证6项、有机产品认证6项,建成有机玉米基地2130亩。产品先后获得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金奖、中国绿色食品畅销产品奖、中国驰名商标等荣誉称号。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