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区森林面积达到139.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7.8%;去年底,该区获评“河北省森林城市”——

信都区: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

开栏的话:

森林城市建设是城市践行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标志,是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抓手。我市各级各有关部门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目标,加强城市生态建设,创造良好人居环境,弘扬城市绿色文明,取得了明显进展。即日起,本报推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专栏,记录全市在国家森林城市创建中的铿锵脚步,敬请关注。

本报记者 武健 通讯员 张建凯

3月23日,信都区太子井乡龙化村山场,盘旋山间的层层松柏蓊郁秀丽,尽显生机。

近年来,信都区集中实施城区增绿添景、环城生态屏障、美丽乡村绿化、景观廊道建设、富民产业发展和生态文化建设六大工程,全力开展省级森林城市创建。目前,全区森林面积达到139.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7.8%,道路绿化率达到90%以上,河道绿化普及率达到95%。去年底,该区获评“河北省森林城市”称号。

“四绿工程”绘就生态底色

信都区面积广阔、地势复杂,地形横跨平原、浅山丘陵区、深山区。针对不同区域,信都区因地制宜采取“四绿工程”,绘就生态底色。

立足于浅山丘陵区立地条件较差的实际,信都区实施“丘陵增绿”工程,探索出“套塑料袋、埋玉米轴、盖石板片、靠育林板”的“郝氏造林法”。自2013年以来,该区已在浅山丘陵区植树16.8万亩、1800余万株,树木成活率达95%以上。

此外,该区开展“矿山复绿”工程,积极引入专业矿山修复公司进行高标准生态修复。截至目前,共完成矿山恢复治理面积约70万平方米。开展“岸道植绿”工程,在白马河、大沙河沿岸等裸露沙荒区域植树种草7000余亩,加快推进景观廊道打造,完成绿化各类道路2347公里。围绕打造有层次、有色彩、有厚度的城市绿色风景线,信都区开展“城乡见绿”工程,目前已新建大型公园5处、街头游园和广场绿地672处,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98%,村庄林木绿化率达到41%,城乡面貌和生态显著改善。

绿色产业带动乡村振兴

春分已过,站在西黄村镇东川口村村头远望,山坡上连片的酸枣树酝酿着勃勃生机。“近年来,我们联合高等院校培育优良品种,开展野生酸枣抚育和人工种植,东川口村种植面积超过4000亩,每年人均仅酸枣收入一项就超过万元。”西黄村镇一级主任科员关明峰说。

在省级森林城市创建的过程中,信都区聚焦“生态宜居、产业兴旺”不放松,引导农户在田间地头种上“摇钱树”,端起致富“绿饭碗”。

“我们实施品牌引领战略,打造‘浆水苹果’区域公用品牌,成立‘浆水苹果’技术联盟、销售联盟,提升冷藏保鲜能力,拓展深加工产业链,推动林果产业提质增效。”区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霍增起介绍说,他们同步推动板栗、马场梨、鲜桃、草莓等农产品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形成了“太行板栗”“邢台贡梨”“五季草莓”等一批特色品牌,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目前,全区板栗、核桃、苹果等干鲜果种植面积达73.7万亩,涵盖420个农村,涉及10万余户果农。

立足于丰富的森林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信都区大力发展森林旅游和生态乡村旅游,建成了一批农业观光园、苹果采摘园、生态村镇和休闲农庄,形成了“一山一色、一沟一景、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该区还把文明城市、美丽乡村建设与创森工作相结合,实施环城绿化、通道绿化、两河绿化等18项重点绿化工程,建设抱香谷、白云山等7处大型生态科普教育场所和大型生态休闲服务场所。

长效机制筑牢森林资源保护网

“今年,我们以浅山丘陵区绿化、村庄绿化、河渠绿化、道路绿化、特色经济林建设等为重点,实施水网、路网、林网‘三网’同建,打造林果富民产业,全力建设绿树成荫、花果飘香、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美丽信都。”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信都分局副局长安志红说。

今年,信都区计划完成营造林20.2万亩,占全市造林绿化总任务的36%。其中,人工造林6.3万亩,退化林修复面积1.2万亩,封山育林5万亩,飞播造林5万亩,森林抚育2.7万亩。截至目前,该区已完成人工造林2万亩,栽植山桃、山杏、酸枣、板栗、国槐等各种苗木150余万株。

“我们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建立了‘区级统筹、乡村主导、群众参与、联防联治’的林木管护长效机制,严厉打击各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信都分局党组书记宋保拴说,今年,信都区将在继续推进造林绿化工作全面铺开的同时,持续加强森林防火部署,严把造林良种壮苗、起苗运苗、分级修剪、整地挖坑、栽植浇水、管护抚育“六关”,保证“栽一棵活一棵,造一片成一片”,制定最严厉的山区“六禁”措施,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行为,全力打造“推窗见绿、出门进林”的宜居家园。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