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辽宁新闻3月5日电 (记者 韩宏)辽宁,既是雷锋第二故乡,也是雷锋精神发祥地。在这片向上、向善的热土上,先后涌现出无数个像雷锋一样感人至深的好人好事,由此形成了声名响亮的“辽宁样本”。

实际上,在“辽宁样本”中还内含着一个“辽博样本”——十几年来,在辽宁省博物馆,活跃着一群无怨无悔、甘于奉献的志愿者,他们不取分文,义务讲解,在向数以千万计的海内外观众悉心介绍每一件烙印着历史信息的文物的同时,也对外传播着辽宁人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

志愿者团队获得无数荣誉

今年67岁的方心性格爽朗、思路清晰,退休前,她是铁路系统的一名机关干部。2008年,方心从1000多位报名者中脱颖而出,成了辽宁省博物馆首批志愿者。

那一年,随着博物馆免费开放,观众增多,辽宁省博物馆在国内率先组建了志愿者服务队伍。三年后,也就是2011年,在志愿服务的基础上,“辽宁省博物馆志愿者历史文化宣讲团”正式成立。

同年,为了探索博物馆与学校教育有机融合,辽博又启动了“走近历史——辽宁省博物馆志愿者进学校活动”。面向海内外、馆内外观众免费讲解,成了辽博在志愿服务中全力打造的一张名片。

目前,“辽宁省博物馆志愿者历史文化宣讲团”共有成员175人,其中五分之二为退休人员。十几年下来,这支奋战在一线的宣讲团获得国家及省、相关部门颁发的多项荣誉。成成一串的荣誉单,既证明着宣讲团的成就,也记录着他们走过的志愿之路。

无数观众因为辽博志愿者的讲解服务而获益。现就读于锦州中学高一年级的朱嫩晴十分喜欢历史课,她说,这源于几年前她在辽博听过的一次志愿者老师讲解,“那是一位志愿者阿姨,她的讲解既生动又全面,让我特别受益。我也想成为像她一样知识渊博的人”。

一些山区里的孩子也因为辽博这些志愿者而打开了视野。志愿者车竹青至今记仍得几年前他们到鞍山岫岩县偏岭镇上门讲解时看到的那一幕,“镇上学校的孩子们都集中在广场上听我们讲。我从孩子们的眼神中,看到了他们对知识的渴望。我觉得这个志愿服务做得值”。

辽宁省博物馆公共服务部工作人员樊荣负责志愿服务工作,她说,像朱嫩晴和岫岩孩子们这样的观众并不在少数。很多观众之前自己观赏文物时提不起兴趣,当听完了讲解志愿者声情并茂、绘声绘色的讲解后,开始喜欢了历史,也喜欢上了对中华文明的探寻和对中华文化的深入理解。

成立至今,“辽宁省博物馆志愿者历史文化宣讲团”累计义务讲解近9万个小时、服务了数千万人次的海内外观众。

让志愿服务带动更多人加入

辽博的这支志愿者讲解队伍,在将更多历史文化传递给数千万观众的同时,也用他们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志愿服务精神,用他们良好的形象为雷锋精神“辽宁样本”增添一抹亮色。

时至今日,志愿者方心仍清楚记得几年前她为一对常年生活在国外的中年夫妇做讲解的那一幕。这对夫妇第一次来辽博参观,他们惊诧于辽博馆藏文物之丰富与精美,连连赞叹并流连忘返。分别时,他们用鞠躬的方式对志愿者表示感谢。“回到国外后,这对夫妇不住地向身边人宣传辽博文物,夸奖辽博志愿讲解,这让我感到十分自豪”。

辽博志愿者也通过自身服务吸引更多人加入到志愿服务中来。今年是53岁的高晶梅在辽博做志愿讲解的第14个年头,每次到辽博做讲解,她往返开车都要两个小时以上。作为较早加入团队的志愿者,高晶梅凭借着自己的奉献与热忱,让不少听过她讲解的观众也成了与她并肩作战的志愿者。“能感染、带动更多人加入到志愿服务中,一起奉献和帮助更多的人,这是我这十几年最大的收获。”高晶梅说。

辽宁省博物馆馆长王筱雯说,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第一座博物馆,辽博以藏品丰富、特色鲜明而享誉海内外,今后,辽博将继续全力打造志愿服务队伍,让这张“志愿者名片”同样声名远播。(完)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