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装着人民、脚下沾满泥土、肩上扛起责任、手里握有办法——
基层工作做到家
大明湖街道家庭医生为居民开展线上咨询指导。(李冬阳 摄)招聘活动走进黄河滩区迁建社区。(冯经伟 摄)
【资料图】
基层工作的最高境界,就是从深入群众家中开始。一次零距离、有温度的手牵手,胜过一万遍口头上的心连心。
心中装着人民,脚下沾满泥土,肩上扛起责任,手里握有办法……浩荡春风之下,有些人将基层工作做到了“家”,把基层“末梢”变成了服务的“前哨”。
一个电话“私人医生”就上门
“老人家,您先休息一下,我给您量一下血压。”“老人家,血糖控制得不错。”这是历下区大明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履行服务的常见一幕。据了解,自推出基层入户、家庭医生签约活动以来,大明湖街道积极组织动员,搭建“街道-社区-卫生服务站”三级服务体系,推进家庭医生签约工作。
大明湖街道辖区居民李女士对这些家庭医生也是满怀感激,“前几天老伴喘不上气,憋得面色通红,我什么都不懂,就给社区打电话,请求家庭医生上门服务。”社区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与家庭医生联系。家庭医生迅速带上心电图机、血氧仪、血压计等基本检查器械来到李奶奶家中。经过简单的检查,初步判定血氧值偏低,心率过快且有早搏,建议立即住院治疗。在与李女士的儿子取得联系后,社区工作人员和签约医生将其送到医院住院治疗。目前,老人各项身体指标逐渐趋向正常。
居民胡先生说,“自从签约后,就好像自己有了私人医生。”最初,他对于家庭医生感到十分茫然,直到有一天遇到健康问题,试着给家庭医生打了一个电话,才发现有了家庭医生,自己再也不必大病小病都跑到医院排队挂号。“专属家庭医生平时会上门检查,对我的身体情况比较熟悉。有点儿小毛病,他们电话里就会给出治疗建议,提醒需要注意的事情。”
“家庭医生在很多人眼里是一种契约关系,但是在我心里是一种‘守护’,是医护人员对居民的健康守护。”大明湖街道卫健科韩芸说。
初一拜大年网格员送上健康礼
当城市里的家庭医生为居民健康忙碌时,农村的乡村医生也没有休息。但是由于当下乡村医生紧缺,一名乡村医生平均要巡诊80多名老人,工作量非常大。
为确保老年人等重点人员健康巡诊的质量和频次,商河县白桥镇紧紧围绕“保健康、防重症”目标要求,组织168名网格员充实到重点人员“巡诊”队伍中,保障农村老年人健康,争取疫情防控平稳转段。
在进行了基本的测血压、抗原检测等培训后,一个个网格员化身为“巡诊员”,走村入户开展送健康服务。
大年初一,吃水饺、拜大年,当人们沉浸在新年喜悦的氛围中时,白桥镇大侯村党支部书记侯正文吃完水饺,拿起血压计就赶往村里王大娘家中。
这是一场特殊的拜年,礼物就是“健康检查”。来到王大娘家中,侯正文细心地为王大娘量血压、测体温,询问她有什么不适。一番“问诊”过后,他将王大娘的健康信息填到重点人员健康信息台账中。台账中显示,这已是王大娘第63次巡诊信息登记。
“现在疫情虽然平稳了,但老年人特别是有基础病的老年人一旦感染上,得重症的几率要比年轻人高得多,而且村里的老人大部分孩子都不在身边,第一时间掌握他们的健康状况是非常必要的。作为村里的网格员,我每天按要求进行上门巡诊。”侯正文说。
白桥镇副镇长胡传敏介绍,春节期间,白桥镇已对8600名60岁以上老年人完成上门巡诊3万余人次,发放医药包8600份,“网格员充实到巡诊队伍后,大大缓解了巡诊压力,保证了老年人的巡诊频次和质量,可以让我们第一时间掌握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并及时对症下药,大大减少患重症的几率。保障了老年人健康,也拉近了干群关系。”
检测亭变身家门口有了“议事厅”
在疫情防控措施调整转段阶段,需要创新的不仅是重点人群的健康服务,也有硬件设施的转型升级。
比如济阳区康瑞社区福康小区,社区内的核酸检测亭悄然变身“家门口议事厅”,居民足不出户便可参与社区治理。
2月8日,记者来到福康小区,发现原来的核酸检测亭已经华丽变身。从以前的灰色,变为向日葵和树木包围的彩色小屋,成为小区中一道靓丽的风景。
“为了让核酸检测屋焕发新的活力,我们前几天组织志愿者对其外观进行改变,采用油画的方式绘制了向日葵、树木等暖系列作品。”济阳街道康瑞社区副书记张文英介绍说,在内部功能上,该社区因地制宜,将其打造为“家门口的议事厅”。每周五,由社区副书记、社区工作者或网格长到此进行办公,积极倾听老百姓的心声以及对社区治理的建议,及时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诸多问题。
后续,该社区将在这个“家门口议事厅”内放置圆桌、圆凳、书籍漂流架等物件,打造“家门口的图书馆”,通过不定期更换书籍让知识“活”起来,营造浓厚的社区读书氛围。
田间地头党员干部催春耕
春节过后是春耕。春节假期一过,长清区崮云湖街道的党员干部们就走到了春耕春种一线。
“大爷,春耕准备的怎么样,物资购买了吗?”“家里的大哥,准备从事什么工作,需要技术培训吗”……他们入户问所思、听所盼,为脱贫户送去米、油等生活用品的同时,详细了解脱贫群众农业生产情况、就业情况及需要,及时做好记录,制定解决方案,切实解决农户问题。
“今天的讲解听明白了吗?不明白的不要着急,给你们推荐一个学习神器。打开学习强国,点这个农业平台,这里的文章都很专业。科学播种、施肥、病虫害防治,平时可以多看看这些文章……”他们下村送服务、教知识。趁着春暖备耕之时,组织党员干部深入田间地头“把脉问诊”,教授农户农作物养护知识。
“化肥、农资储备数量有多少?一定要确保春耕生产物资供应数量足、品种全,给老百姓质优价廉的物资。”他们紧盯农资店这个“蓄水池”,统筹调度农业物资、设施建设,解决制约春耕生产的“堵点”。
“一分耕地不闲,一分闲田必种”,党员干部身上的泥土越走越多,脚下的土地也越走越兴旺。
“职”等你来招聘活动进社区
同样不负好春光的,还有平阴县安城镇兴安小区的求职者们。
2月2日上午,2023年“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专项招聘服务活动走进这个黄河滩区迁建社区。据了解,本次招聘活动共有47家企业参加,涉及制造加工、食品加工、医药制造、教育培训等多个行业,提供就业岗位近300个,拟招聘人员近5000人,其中包括安城镇红色劳务服务公司及零工市场为部分就业困难劳动力量身推荐的岗位。
据了解,招聘会吸引了1700多名求职者前来应聘,初步达成就业意向200余人。活动现场,安城镇人社、团委、工会等部门的服务台前人流攒动。劳动维权、法律援助服务、就业创业稳岗拓岗的服务举措和优惠政策……他们为求职者解疑答惑,提供掌握更多就业资讯。
“这次招聘会对于我们求职者来说是一次非常好的机会,不但能够在家门口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还可以了解到最新的就业创业及技能培训政策,真是一举两得。”家住兴安小区的求职者小李高兴地说。
进家给医“靠”,上门送健康;入户问需求,下地催春耕;门口议事厅、小区里找工作……越来越多的地方将基层工作做到了百姓家门口,将为民实事办进了百姓的心坎里。
(本报记者 郝倩 李冬阳 张群 冯经伟 邵明红 通讯员 闫家明 宋奕江 周芳宇 毕偲霞 王鑫梅 梁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