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在继承中发展在巩固中加强在改革中创新
——我省双拥工作呈现良好态势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李永萍
(资料图片)
近年来,我省紧紧围绕“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的目标,创新打造双拥工作,加快推动从活动拥军、单一拥军向机制拥军、社会拥军转变。
兰州、酒泉等9市获得第十一届全国双拥模范城荣誉称号,62个市(县)获得省级命名表彰,培育形成一批亮点纷呈、特色明显的“甘肃样本”。在全国率先建成双拥模范城(县)届中检查全域覆盖、市县联考机制,9个军供站全部被命名为全国重点军供站,作为西部唯一省份在全国双拥办主任会议上进行交流……我省双拥工作呈现出在继承中发展、在巩固中加强、在改革中创新的良好态势。
健全机制,凝聚强大合力
省委、省政府、省军区坚持把做好双拥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主要领导定期研究部署工作,带头参加双拥重大活动和“军事日”活动,强化统筹协调和清单交办机制,建立健全双拥工作机构机制和拥军支前应急应战响应机制,为各项工作高站位谋划、高水平推进、高质量落实提供了坚实保证。
各地将双拥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年度重点任务、重要议事日程和党政领导政绩考核范围,组织机构、人员编制和经费保障得到“三落实”。3年来,省市县三级召开党委议军会议、双拥工作领导小组会议501次,新出台双拥政策、制度488项,双拥模范城(县)创建实行全周期管理,形成了“党政军三位一体,上下贯通左右联动,单位部门狠抓落实,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工作格局。
强军兴军,筑牢坚实后盾
酒泉、嘉峪关、天水、平凉、甘南等地坚持多措并举,推动部队基础设施建设驶上“快车道”。3年来,全省投入资金、划拨土地,大力支持部队建设;走访慰问部队1309次,慰问甘肃籍边海防和抗疫一线执行任务官兵并发放慰问金,帮助解决具体困难490个;出台双拥优待措施212个,帮助1831名军属解决落户和就业安置问题,6163名军人子女享受教育优待。
把驻地当故乡、视人民如亲人。驻甘部队按照“地方所需、群众所盼、部队所能”的原则,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力支援地方经济社会建设。3年来,驻甘部队帮助738个贫困村、24577户困难群众脱贫致富,完成学校、广场等惠民工程265个,参与植树造林14.99万亩,资助4924名贫困学生。参与急难险重任务3750次,帮助群众62864人次,出色完成陇南、天水等地暴洪泥石流、迭部森林火灾抢险扑救等任务。
全域覆盖,夯实基层基础
我省坚持双拥工作任务从基层抓起,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五级双拥工作网络,全省建成双拥机构1536个、服务组织4910个、志愿者队伍4335个16万人,实现机构常设、工作常议、活动常抓。坚持从基本抓起,建成从省到村五级贯通的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信息采集平台,采集信息67.8万条。坚持从基础抓起,全省投入资金新建改造提升国防教育基地(展室)466个、少年军校99个、双拥主题公园60个、红色主题纪念馆纪念塔142个、双拥文化长廊170个。
我省坚持整合资源、拓展阵地、丰富活动,推动双拥工作融入日常。武威、定西、临夏等地深入开展“六进”活动,全省举办大型双拥文艺演出674场,开展交友联谊活动307场,慰问演出352场(次),组织双拥活动4244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2.6万场,50.13万名学生和志愿者参加。建立报、刊、网、微、端、屏“六位一体”的融媒体宣教模式,在交通要道设立双拥标语、标牌5.36万块,双拥工作知晓率、满意度不断提升。
强化“双拥+”工作理念,结合“丝绸之路双拥文明线”创建活动,引导各地深入挖掘红色传承、历史文化、民族特色等元素,尽快形成“一城一品牌、一区一特色”。酒泉、张掖等地大力开展航天双拥、舰地共建等活动,白银、陇南等地加强红色教育阵地建设,加快建设“双拥学校”“双拥社区”“双拥文化”示范街。
织密社会各界为军服务的“同心网”,在西北五省区率先成立省级爱国拥军促进会,兰州、张掖、庆阳、陇南等地组建爱国拥军促进会5个。社会化拥军活动向纵深开展,酒泉“老妈妈”拥军服务队获全国“最美拥军人物”提名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