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一季度,我市市场主体发展势头强劲,全市新设2.57万户,总量达72.2万户,新设数量和总量均居全省第二。其中,制造业市场主体加速扩容,成为第二产业市场主体增长的重要支撑。

市场主体是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就业机会的主要提供者、技术进步的主要推动者,也是稳定阜阳经济基本盘的重要基础。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就是稳增长、惠民生、蓄动能。

今年以来,面对疫情等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全市上下深入落实“一改两为五做到”要求,多措并举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服务市场主体发展壮大。政策“及时雨”和精准举措,为市场主体涌现和成长创造了更加适宜的土壤和环境。

统计显示,一季度,全市新设各类市场主体25749户,同比增长14.3%;全市实有市场主体增至72.2万户,新设数量和总量均居全省第二。

总体来看,三次产业新设市场主体数量均保持稳快增长。一季度,全市一二三产新设市场主体分别为3805户、3181户和18441户,同比分别增长22.98%、11.85%和24.62%,分别占新设总量的14.96%、12.51%和72.53%。

从行业分布来看,批发零售业、农林牧渔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等传统行业,新设市场主体占据较大份额。其中,批发零售业进入门槛较低,社会资本加速流入,一季度新设市场主体10316户,占全市新设市场主体总量的40.57%。

随着制造业倍增行动计划实施,以及一系列促进制造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落地见效,我市制造业市场主体实现稳快增长,拉动工业市场主体扩容的作用明显。一季度,全市制造业新设市场主体数量同比增长23.9%。

“一季度我市市场主体发展实现良好开局,但二季度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全市市场主体稳定增长面临诸多挑战。”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同志建议,千方百计为企业纾困减负,对冲输入性通胀压力和疫情造成的经济下行风险,提振市场主体尤其是小型微利企业和个体户信心,确保市场主体存量稳定不减;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统筹推进“证照分离”等改革,推动更多市场主体“准入即准营”,全面营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市场准入环境。(徐风光)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