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张婷
近日,新疆的“新鲜”火了。麦盖提县养殖的澳洲淡水龙虾陆续上市;在阿克苏市润泽农庄养殖基地,肥美个大的南美白对虾在桶里活蹦乱跳;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和田县高山冷水鱼也将迎来收获……
如果说新疆独特的气候和优良的生态环境是生产优质农产品的先天条件,那么积极发展智慧农业,用数字化、智能化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则是促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芯片”。
【资料图】
当前,新疆各地正立足特色,坚持科技兴农,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加大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应用,乡村振兴跑出了新路子。
9月14日清晨,距离北屯市30公里处的得仁湖,捕蟹人对捕捞上来的螃蟹进行分拣。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张婷 摄
种业强基提升育种创新能力
9月12日,位于哈密市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的春小麦新品种“粮春1758”高产示范田实现亩产841.6公斤,刷新了今年全国优质春小麦单产纪录。创造这一好成绩的“粮春1758”种子,产自昌吉回族自治州的一家本土制种企业。
昌吉州制种农业面积在全疆占比超过三分之一,年制种面积100万亩以上,年产小麦、玉米等各类农作物良种逾40万吨,产值超30亿元。昌吉州种业的迅猛发展,带动了大批农民增收致富。
一粒好种子,在实现产业提质增效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今,在新疆,除了传统育种技术,航天育种在现代农业快速发展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今年,我们引进的太空蔬菜苗有十五六种,还有西瓜、蜜瓜和羊角蜜等瓜类种苗,长势很好。8月底就陆续上市了。”9月18日,布尔津县喀纳斯太空育种蔬菜种植基地负责人王晓芳说,基地里的太空蜜瓜种苗的种子就源于布尔津县本地。
新疆的玉米、西瓜、甜瓜、番茄、棉花、葡萄……近些年,新疆多种作物的种子被选送进入太空,航天育种技术已成为快速培育农作物优良品种的重要途径之一。
前不久,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达自治区中央预算内投资10740万元,支持新疆现代种业能力提升建设。重点支持中亚特色作物种质资源中期库、西北干旱区野生近缘植物种质资源圃、棉花良种繁育能力提升、巴音布鲁克羊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等11个项目建设。
新疆正加快发展现代种业,不断提升育种创新能力。目前,全区粮食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8%以上。
用“数”种养 重塑农业生产方式
“只需在手机上点一点,通过大数据分析,我们就能准确判断出土壤墒情和土质,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管理,太方便了。”9月13日,青河县阿魏灌区智慧农业信息化管理中心投入使用。
当天,在该信息化管理中心,新疆坤元太和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经营管理部部长张义华正通过安装在手机上的智慧农业管理平台,开展2000亩马铃薯田间管理作业。
近年来,我区加快种业、农机等领域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人工智能、卫星遥感、北斗导航等现代信息技术在种植业生产中加快应用,精准播种、变量施肥、智慧灌溉、植保无人机等技术和装备开始大面积推广,为现代农业转型升级不断赋能,为保障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奠定基础。
“会种粮,不如‘慧’种粮。”切身感受到智慧农业在降本增效、节肥减药、扩面提质的好处后,种了一辈子地的塔城市阿不都拉乡水磨村村民朱胜强感慨道。
今年50岁的他,将土地流转给村里成立的合作社后,自己也通过农技培训,成为了一名无人机手。
7月23日,在塔城市阿不都拉乡水磨村田地里,无人机手在进行田间作业。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张婷摄
“以往给作物打药、喷施叶面肥是最头痛的事,农机作业伤苗费水还费药。”朱胜强说,现在用无人机飞防,农民种地变得轻松了。
“一名无人机手1小时内可以实现连片100亩农作物的飞防植保,效率提高了。村里的活干完了还能到周边县市、乡镇接活,我还去过阿勒泰地区开展飞防植保作业。”朱胜强说,仅飞防植保作业这一项,年收入10万元左右,另外土地托管给合作社,年底还能拿分红。
数字技术在农村的广泛应用,不断催生新模式新业态,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新动能。
人才领航 加速科技走向田间
9月20日,在阿勒泰市切尔克齐乡克孜勒喀巴克村300亩制种玉米田里,科技特派员、阿勒泰地区农业农村局农业推广研究员李愚超正耐心细致地给农户讲解玉米后期管理技术要点。
“今年玉米授粉时,碰到了极端高温天气,多亏了地区农业农村局派来的科技特派员,对我们进行技术指导,通过人工辅助授粉,提高了玉米结实率,目前玉米长势良好,亩产预计在450公斤以上。”阿勒泰地区维多利农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周恺说。
“阿勒泰地区在现代农牧业发展中,对玉米的需求量大,但是当地积温低,并不利于玉米制种。”李愚超说,为稳步推进当地制种玉米生产水平,这些年,阿勒泰地区通过品种选择、水肥一体化管理、人工辅助授粉、一喷多防技术使用,使中熟玉米品种制种完全可以成熟,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制种单产并不低,从而也使种子生产成本降低,农牧民从中受益。
农业科技创新人才是加快农业科技创新、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如今,在天山南北活跃着数千名科技特派员,他们深入基层推广应用新技术,围绕当地农业产业,开展精准服务,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培育优势特色农业产业。
6月20日,在沙湾市金沟河镇曹家坡村棉田,一辆经过改装后适宜超宽膜作业的打药机正在作业。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张婷 摄
在完善乡村人才支持政策方面,《自治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科技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提出,引导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与乡村企业开展技术合作,支持科技人员以科技成果入股乡村企业,建立健全科研人员校企、院企共建双聘机制。通过项目支持、专项补贴、有偿服务等方式,引导各级农业科技人员到生产一线开展技术服务。
与此同时,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日益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引领和带动更多小农户抱团发展,提升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汇聚起现代资源要素的合力,将人才、资金、技术等拧成一股绳,让新农人带动形成更多“科技共同体”,为农业发展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