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在甘肃成县二郎乡,虽然祖祖辈辈种中药材、养中蜂,但以前零零散散不成规模,群众增收效果不明显。近年来,当地依托东西协作,探索出了一条“党建联盟”推动“产业共富”的新路子。

“这几年板蓝根市场需求大,如果日常科学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时,亩均收入在3600元以上。”站在武坝村千亩板蓝根标准化种植基地路旁,二郎乡党建办主任陈志顺指着绿油油的板蓝根苗说,这个基地的土地流转、种植管护、生产加工、对接销售,便是“党建联盟”发挥作用的生动实践。

何为“党建联盟”?要从二郎乡的传统产业说起。二郎乡境内山高林密、物产富饶、土地资源广阔、自然资源丰富,长期以来便有种植猪苓、黄芩、桔梗、柴胡等中药材和养殖中蜂的传统。但全乡原有的2000多亩中药材、4000多箱中蜂大多为零敲碎打、靠天吃饭,产业发展粗放,过去所产中药材和蜂蜜的销售渠道不顺畅,很难为群众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

在东西协作中,青岛市城阳区对口帮扶成县。2020年12月,二郎乡与青岛城阳区河套街道协商,由河套街道主导、青岛和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1000万元,在二郎乡成立成县合义诚供销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对传统中药材种植、中蜂养殖产业进行标准化、规模化提升改造。2021年,合作社流转土地600余亩种植板蓝根,打造“蜜约二郎”蜂蜜品牌并初步打开青岛市场。2022年,二郎乡种植板蓝根、淫羊藿、黄芩、桔梗等中药材规模达4800余亩、养殖中蜂达6100余箱。

随着二郎乡参与特色产业发展的基层党组织越来越多,串点成线、连块成片的种养殖基地日益壮大,“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特色产业发展模式日趋成型,原有的单一合作社管理模式已不适应全乡规模化种植中药材、养殖中蜂的运营模式、管理方式、技术服务、产业形态等,亟需寻求创新突破。

成县二郎乡乡长马鹏说,为解决这个新问题,在县委组织部的支持指导下,二郎乡党委以引先进理念、聚技术人才、强产业链条、促增收致富为目标,汇聚二郎乡武坝村、店子村、庄子村、赵坝村和青岛市城阳区河套街道上疃社区、大涧社区72名党员,成立二郎乡“产业共富”党建联盟,通过党建引领、区域联动、整合资源、抱团发展,着力实现强村共富。

记者了解到,这种模式将“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干”,由各基层党组织带领专业的技术人才、合作社、科研组织、社会企业等,合理分配资源、发挥各自专长,既各司其职、又紧密配合,凝聚合力去解决中药材产业、中蜂产业发展中的困难问题。

武坝村千亩板蓝根种植基地成为一次成功实践:村党支部协调流转土地,群众专心付出劳作,合作社负责经营管理,农业专家提供技术服务,社会企业进行包装销售等。既将各个环节交给专门的组织机构,又将整个流程贯通为产业链条,有效解决单一合作社发展产业的局限性、风险性和不稳定性,让群众更加信任组织,更加积极主动、毫无顾虑全身心投入到产业发展中;在促进全乡特色产业转型提档升级的同时,切实做到技术服务聚拢、市场运营高效、终端产品共销。

“经过近两年的实践和探索,全乡形成了以中药材种植、中蜂养殖为主,竹编、山野菜、核桃、食用菌为辅,育苗和蜜酥为补充的产业格局。”马鹏表示,接下来二郎乡将充分发挥好“产业共富”党建联盟的桥梁纽带作用,不断引进青岛先进的发展理念、创新的工作思路、纵深的改革举措,将青岛的先进种养技术、现代管理理念、专业配套设施引进融入二郎当地中药材、中蜂等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打造一批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现代化的产业发展基地。

图为二郎乡板蓝根标准化种植基地。本报记者陈发明摄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