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绿色发展是生态绿色发展的基础。
这是一场深刻革命。农业具有“绿色”属性和多重功能,是生态产品的重要供给者,也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上半年全市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达66.2%,位居全省前列。这一成绩的背后,是我市上下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实施绿色优质农产品工程,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增绿,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
发展生态农场,走出绿色致富路
走在农场里,记者听到了悠扬舒缓的纯音乐飘在空中。“这是放给鸡场里的鸡听的,舒缓它们的心情。”在位于六合区横梁街道的南京秦邦吉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养鸡场,记者看到,与普通鸡场里鸡被关在一个个笼子里不同,这里的鸡有一间很大的“房子”和院子,在这个范围里可以自由活动。
颇为新鲜的是,这些鸡不仅有音乐听、能散步,喝的水还是地下180米深的地下水,“食谱”包含有机玉米、大豆,还有桃子、梨子、石榴、桑葚等新鲜水果。
能享受这等优质待遇的鸡,自然也价值不菲。企业面向高端消费人群,实行会员制,在国内有2万多名会员,有机鸡蛋5元一个,一只生长周期两年的鸡售价199元。
“我们这是一家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利用的生物动力农场。”企业负责人秦俊向记者介绍企业的核心科技——发酵床养殖技术。鸡舍的地面是企业研发的发酵床,利用农业废弃物如谷壳、木屑、农作物秸秆等作为养殖垫料,接种多种有益功能微生物菌群,快速分解和吸收畜禽粪尿,形成的有机肥用于种植,种植的谷物又可用作畜禽的饲料,实现种植和养殖废弃物的循环利用。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畜禽的卫生健康得到保障,品质得到提升。目前农场里的鸡、鸡蛋和水稻、蔬菜等作物都已经获得中国有机产品认证,农场获得有机农业领域的最高标准“德米特”认证,企业今年被公布为2021年度南京市市长质量奖(组织)提名奖。
这一模式将在全省复制。今年4月,江苏省绿色食品办公室发文要求做好“两品一标”有关工作,秦邦吉品有机模式被要求总结推广。实际上,秦邦吉品的身后还有更多农业生产基地迎头赶上。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市“两品一标”工作总体呈现稳步推进、稳中向优的态势,自2015年开始,市级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的认证补助,800多家生产主体受益,培育了一批立得住、叫得响、信得过的农产品品牌,也产生了绿色发展的不同模式,为农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探索新实践。
科技赋能产业,发展绿色低碳农业
农业还在以科技创新导向,向全面绿色低碳转型。
记者走进的第二家有机农业企业坐落在溧水区永阳镇东庐山下,依山傍水间种植了1000亩蔬菜。看似恬静而不起眼,今年6月,这家企业是获得全国首批“零碳农产品”认证证书的5家公司之一。
“健康的土壤才能种出健康的植物,养出健康的动物,形成绿色、有机的农产品。有机农业与普通种植的不同,就是需要维护土壤健康、生态系统健康。”南京普朗克科贸有限公司董事长宋宁说。
杜绝使用化肥和化学农药的有机农业,首先要把环境养好。农业生产时,宋宁用有机肥代替化学肥料,减少碳排放。同时建设高标准尾菜处理中心,将废弃物发酵后作为肥料循环使用,增强土壤有机质和固碳效果。宋宁介绍,农业生产过程中施用等量氮素的情况下,有机肥料产生的氧化亚氮排放量比化肥最多可以减少50%。使用有机肥料减少碳排放量,土壤有机质增加可提升碳吸收量,“一减一增”实现零碳目标。
这一系列思路看起来并非一家传统农业企业要做的事情。“我们农业企业看起来像个科技型公司了。”宋宁笑称。不过在环境转换中往往需要投入很高的成本,他一直在探索借助科技让有机农产品成为大众能够消费得起的产品。“我们第一步是实现机械化,用更多农业机械来代替人工。第二步是实现数字化与智能化,让农业生产定量化与数字化,实现高品质绿色产品与生产效能的统一,降低成本、扩大市场,让更多老百姓可以吃到健康的有机蔬菜。”
推进农业农村减排固碳,是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6月30日,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实施方案》,要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农业农村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为全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作出贡献。
宋宁们正尝试“零碳”发展,这一步也是全市“三农人”的努力方向。目前,市农业农村局正在研究农业领域的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方案,以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前提,把创新作为农业农村减排固碳的根本支撑,推广新技术新模式,指导农业农村绿色低碳发展。
推进化肥农药“两减”,筑牢农业发展绿色基底
如果说优质农产品的金字塔塔尖是有机食品,那么绿色、安全的食品则是金字塔的塔基,关系到更多人的健康。
在六合区龙袍街道赵坝村,600多亩连片高标准农田平铺在长江边。千百年形成的冲积平原孕育了一片肥沃的土壤,生长出的大米品质优良。“这就是我们村领办合作社的大米品牌‘紫雁大米’,已经被认证为‘绿色食品’了。”南京市六合区紫雁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工作人员叶权打开电饭锅,一粒粒颗粒饱满、白白净净的南粳46大米,带着香味扑鼻而来。
2019年我市启动实施沿江5公里化肥与化学农药“两减”工作,共涉及49个村社、18万亩耕地,赵坝村是其中之一。叶权说,水稻生长中颇有讲究,农药要用规定名单里的低毒农药,肥料主要使用有机肥、配方肥。南京市耕保站研究员马宏卫还曾化身土壤“医生”,为合作社制定水稻个性化施肥方案,均衡土壤“营养”,减少化肥和化学农药使用量。
近年来我市通过推广应用绿色防控技术、绿色投入品、绿色栽培措施融合的绿色防控模式,推进绿色发展示范带建设,多管齐下推动“两减”工作。2021年沿江5公里区域共推广商品有机肥4.77万吨、配方肥0.77万吨。稻麦等主要农作物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80%,病虫害绿色防控产品及技术使用面积90%以上,夯实了绿色农业发展示范带基础。马宏卫介绍,从实际检测来看,沿江5公里化肥与化学农药“两减”工作已经产生显著效果,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提升。
这为优质农产品的生产提供了优良的环境基础,全市绿色优质农产品产业取得长足发展。2021年全市绿色优质农产品总数达524个,其中绿色食品382个,有机农产品131个,地理标志农产品11个,其规模、数量、质量位居全省前列。
未来,南京还将把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摆在生态文明建设全局的突出位置,全面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制度体系,加快形成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的农业发展新格局。(王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