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乐居财经 靳文雨


(资料图片)

一封匿名信,让本该在3月底交出2022年业绩答卷的旭辉永升服务(01995.HK)遭遇变数。年报缓发、股票停牌,该公司也开始了漫长的独立审查模式。

时隔179天后,旭辉永升服务终于走出阴霾,迎来了复牌。

据其9月26日晚间公告,旭辉永升服务已达成复牌指引规定的所有要求。其股票也已于9月27日上午九时正起在港交所恢复买卖。开盘后,旭辉永升服务跌超53%。截至收盘,每股报1.3港元,跌幅57.38%。

紧随复牌公告一起发布的,还有独立审查的主要结果及经审核的2022年业绩报告、未经审核2023年中期业绩报告。

从业绩来看,2022年全年,旭辉永升服务实现收入62.76亿元,较2021年的47.03亿元增长33.5%,毛利润约为12.93亿元,净利润约为5.76亿元。

今年上半年,其营业收入31.84亿元,同比增长0.7%,实现毛利润6.43亿元,实现净利润2.93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0亿元。

或是为了提振市场信心,回馈投资者,旭辉永升服务董事会决议分别派发2022年末期股息及2023年中期股息,股息分别为0.0492港元/股及0.045港元/股。两笔派息的除净日均为11月22日,派发日均为12月5日。

澄清匿名指控

旭辉永升服务长达半年之久的停牌,始于一封匿名举报信函。

3月31日深夜,旭辉永升服务公告中披露内幕:该匿名信函中载有对旭辉永升与控股股东之一旭辉控股进行的若干交易的多个指控,总金额为人民币18亿元。旭辉永升服务随即停牌,股票也暂停买卖,以待刊发2022年全年业绩及其他内幕消息。

该公司管理层认为有关指控含糊不清,缺乏实质内容,随即对信函中所述的交易进行审查,并称将继续与核数师紧密合作,以促进完成剩余的审核程式。

不过,今年5月16日,旭辉永升服务发布了更换核数师的公告,称德勤已辞任旭辉永升服务核数师职务。彼时,有负责人表示“更换核数师,主要目的是为了尽快推进复牌事宜。”

随着独立审查的主要结果公之于众,旭辉永升服务的这起争议性事件也有了结论。

复牌公告显示,旭辉销售代理交易的合约为旭辉永升服务成员公司与旭辉集团之间订立的、属于此前公告所披露的销售代理框架协议及相关补充协议项下的个别协议。

而就2022财政年度与其他开发商进行的停车位交易或物业销售代理而言,旭辉永升表示,该等独立销售代理交易符合集团扩大其非旭辉集团客户及销售代理库存基础的目标,并被视为集团与独立开发商集团之间的区域性合作,主要集中在集团比独立开发商集团拥有更大影响力的地区。

因此,此前挪用旭辉永升服务名下18亿元,以便向旭辉控股提供资金支持其流动性、旭辉控股与旭辉永升服务之间所涉资金往来以及交易并无获得适当批准等指控,均是子虚乌有。

同时审核委员会认为,公司管理层此前“相关交易具备充分的商业实质及业务理据”的主张真实性不存疑,亦无建议展开进一步调查。旭辉永升服务董事会亦认为,该等指控并无对本公司的业务营运及财务状况造成影响,以及毋须就该等指控采取任何补救行动。

值得一说的是,发布该公告当日,旭辉永升服务又与旭辉控股签订了持续关联交易协议。其表示,于2023年9月26日,已订立2023年旭辉商品采购框架协议及2023年最终控股股东物业管理服务总协议,以重续先前相应协议项下拟进行的交易。

第三方外拓占比近八成

根据补发的业绩公告,今年上半年,旭辉永升服务的营业收入为31.84亿元,同比增长0.7%,净利润为2.93亿元。

根据乐居财经《物业K线》此前统计,2023年上半年,已发布半年报的55家港股物企,总营收取得1234.85亿元的成绩,物企平均营收为22.45亿元。旭辉永升服务能在港股物企上半年营收榜单中排至第11位,属于中上水平。

从收入构成来看,上半年基础物业管理板块为旭辉永升服务贡献了21.89亿元的营收,占总营收的比重为68.8%,同比增长15.72%,压舱石作用明显。

受地产行业影响,旭辉永升服务的非业主增值服务收入为3.72亿元,占总收入比例由去年同期的17.1%下降至11.8%。城市服务业务有所突破,收入同比增13.0%至2.09亿元。

截至今年6月底,旭辉永升服务的合约建筑面积约3.04亿平方米,合约项目数量1568个,同比分别增长约4.4%及6.6%。在管建筑面积达到2.06亿平方米,在管项目数量为1184个,同比分别微降1.1%及增长6.4%。在城市分布上,已从上海扩展至全国114座城市。

值得一说的是,作为规模扩张的主要推动力,旭辉永升服务一直致力于以多元化的方式开拓第三方市场。

今年上半年,围绕“城市深耕、业态深耕、区位深耕、项目深耕”的四大独立市场拓展策略,该公司成功外拓160多个项目,包括住宅、政企服务商办服务、公众服务、城市服务、售场服务等多个方面。

截至6月30日,旭辉永升服务来自第三方物业开发商的建筑面积为1.58亿平方米,而第三方外拓面积所占的比重高达77.1%,在港股物企中可以排至前三。第三方外拓力度的加大也展现出了其较高的独立性。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