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市发布《关于“十四五”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 扎实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下称《方案》),明确了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的工作目标,对相关部门的工作任务提出具体要求。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是事关农民群众根本福祉的民生工程。”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蒋向荣说,《方案》的发布,体现了我市进一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将不断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迈上新台阶,最终建成生态美、环境美、人文美、管护水平高的“三美一高”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为打造乡村振兴“泰州样板”提供有力支撑。

《方案》提出6项主要任务,包括改善乡村环境面貌、提升乡村宜居水平、彰显乡风农韵特色、提升长效管护水平、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全面强化要素支撑等,并就完成任务提出了16条措施。

改善乡村环境面貌,“农村厕所革命”被放在第一位。“‘小厕所,大民生’,厕所革命事关农村居民生活品质提升,是重要的民生工程。”蒋向荣说,近年来,通过大力实施农村户厕改造工程,我市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已达98%以上,但农村旱厕仍有存在,一些农村户厕卫生状况仍不达标。此次发布的《方案》明确要求,到2025年,农村全面消除旱厕,全面建成无害化卫生户厕。另外,新建户厕要由室外向室内转变、由厕所向卫生间转变,配备粪污处理设备,引导农民群众养成良好卫生习惯。还要统筹推进农村厕所粪污处理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有效衔接,鼓励各地结合实际推动粪污资源化利用。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也是改善乡村环境面貌工作的“重头戏”。据了解,我市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已经达100%,《方案》对生活垃圾收运处置、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废旧农膜。

六项任务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

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等工作进一步提出要求,强调要进一步探索符合农村特点和农民习惯、简便易行的分类处理模式,扩大农村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覆盖面,着力从源头减少垃圾出村处理量。《方案》要求,到2025年,全市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的乡镇(街道)基本全覆盖,废旧农膜基本实现全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覆盖率达100%、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数据显示,目前,我市67.8%的行政村已使用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水环境质量得到提升。《方案》要求,加快推动农村污水管网逐步向自然村(组)延伸,由村级“建有率”迈向“通户率”,由提升“建成率”转向提高“使用率”,并且与农村改厕有效衔接,提高农户受益率和覆盖面。到2025年,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55%,设施正常运行率90%以上。另外,全市基本消除较大面积的农村黑臭水体,新建县乡级生态河道270条,生态河道覆盖率60%以上。

对提升乡村宜居水平,《方案》要求,加快改善农民住房条件,对有安全隐患的优先及时改造,鼓励既有农房通过微改造促进风貌协调,推动绿色农房建设,构建农房、村庄和自然环境有机融合的乡村特色空间。到2022年底,基本完成行政村集体土地上的危房消险解危,2025年全市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改善取得阶段性成效。

农村公路不仅与群众出行息息相关,更是农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目前,我市农村“外通内联、通村畅乡、客车到村、安全便捷”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和服务体系基本形成,泰州市创成“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市,泰兴市、高港区创成“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其余市(区)均创成“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

“我市‘四好农村路’建设虽然取得阶段性成效,但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还不相适应,与群众出行需求仍有差距。”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说,《方案》对进一步建好农村公路提出新的要求,并首次提出“农村公路+”融合发展的理念,要求进一步推进农村公路与城镇道路、村内道路的衔接,加强通自然村(组)内部道路建设,全面开展美丽农村路建设。同时,要实施农村公路路域环境综合治理,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全面落实县、乡、村三级路长制。

目前,我市共有省级特色田园乡村36个、省级传统村落44个。《方案》对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和传统村落保护提出新的要求,鼓励有条件的市(区)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为契机,推动农文旅产业一体发展。将传统村落作为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优先支持的对象,加大保护发展力度,到2025年,建成特色田园乡村100个左右,认定公布一批市级传统村落和传统建筑组群名录,有效保护70个左右省级传统村落和传统建筑组群。

《方案》还要求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党政一把手工程,建立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监督的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对每一项工作任务均明确了责任部门,提出了工作要求。( 钱立群)

推荐内容